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胯。”
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我们仅限于原生态的继承和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云锦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云锦来历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这是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但诗中的“云锦”不是指一块布,它不作名词)。其实,明代时并没有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而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云锦织所”,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云锦”一词才开始流传。
独特工艺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云锦是用金线、银线、铜线及蚕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的,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南京云锦,技艺精绝,文化艺术蕴义博大精深。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皇帝御用龙袍上的正座团龙、行龙、降龙形态,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权力的象征性。与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统领四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性。祥禽、瑞兽、如意云霞的仿真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纹饰,以及纹样的“象形、谐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艺术造型的吉祥寓意纹样、组合图案等也无一例外。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的设计思想是:“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与热情向往。这就是南京云锦纹样服饰不但具有珍稀瑰宝、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赏、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
南京云锦——色彩分类简介
云锦使用的色彩,名目非常丰富。如把明、清两代江宁官办织局使用的色彩名目,从有关的档案材料中去发掘,再结合传世的实物材料去对照鉴别,定可整理出一份名目极为丰富并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云锦配色色谱来。清朝末年以后,民间云锦织造业常用的色彩约有数十种:
赤橙色系
属于赤色和橙色系统的有
大红、正红、朱红、银红、水红、粉红、美人脸、南红、桃红、柿红、妃红、印红、蜜红、豆灰、珊瑚、红酱等。
黄绿色系
属于黄色和绿色系统的有
正黄、明黄、槐黄、金黄、葵黄、杏黄、鹅黄、沉香、香色、古铜、栗壳、鼻烟、藏驼、广绿、油绿、芽绿、松绿、果绿、墨绿、秋香等。
青紫色系
属于青色和紫色系统的有
海蓝、宝蓝、品蓝、翠蓝、孔雀蓝、藏青、蟹青、石青、古月、正月、皎月、湖色、铁灰、瓦灰、银灰、鸽灰、葡灰、藕荷、青莲、紫酱、芦酱、枣酱、京酱、墨酱等。
南京云锦——图案构成简介
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几种。
团花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
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团花图案,一般是用于衣料的设计上。在库缎和织金缎上设计团花纹样,是按织料的门幅宽度和团花则数的多少进行布局。则数少,团纹就大;则数多,团纹就小。团花的则数,有以下几种规格:
一则团花:直径40-46.6厘米。
二则团花:直径22.6-24.6厘米。也有直径16.65-18.3厘米的,是作“风帽”用的,早已不织。
三则团花:直径13.3-15.3厘米。
四则团花:直径12.65-14厘米。
五则团花:直径10.65-10.8厘米。
六则团花:直径7.8-9.3厘米。
八则团花:直径4.66-6.66厘米。
团花纹样,有带边的和不带边的两种。带边的团花,要求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度的间距,并有粗细的区别,以使中心主花突出,达到宾主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团花的组合方法主要有:“车转法”、“二合法”、“四合法”。
“车转法”,亦名“推磨法”,是用两组或多组同形同量的花纹,或两组异形同量的花纹,组合时向一个方向回转,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因其花纹的组合,像车轮或石磨一样,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设计术语叫它为车转法,或推磨法。
“二合法”,又名“对合法”,是对称的均齐纹样,它是由左右两边同形同量的花纹对合组成。
“四合法”,是用四组同形同量的花纹,用向心或者放射状的形式组合而成。
以上是团花纹样在花纹组合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团花纹样的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止这几种方法。如传统纹样中的“五福捧寿”团花,是用五只同形的蝙蝠,作向心的等份组合,中心安放以圆形的篆体“寿”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八仙庆寿”团花,是用八件形状各异的宝物,在圆形中作适合形的组合,中心安以篆体“寿”字组成。“事事如意”团花,是用一柄如意和两只柿子,在圆光中作适合形的安排处理即成。此外,还有用一枝折枝花,或一只花篮作圆形的适合处理,外边再加一圈规律性构成的花边,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还有用八组同形同量的花纹,作向心的或放射状的组合,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
总之,团纹的构成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大体来分,一种是规律性的组合,如同形同量花纹的组合;一种是圆形的适合构成。
团花的布局(在织料上的布列)采用“散点法”。在排列形式上,又有“整剖光”、“咬光”、“匀罗摆”、“么二三皮球”等几种布列方法。
“整剖光”的排列方法。以四则团花为例:第一排布列有四只等距离的完整团花;第二排的四只团花,因须与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作等距离的交错排列,因此只有中间三只团花是完整的。在左、右两边近缎料的边缘处,只能各布列半只团花。因为这种上下交错的排列,在花纹作第二次循环时,必须有一只团花剖分为两半,才能达到交错排列的均匀效果,因此机坊中的设计术语,把这种布局方法叫做“整剖光”。
“咬光”法,多用于织金缎二则大团花的排列上。布局时将上下两排团花,作二分之一的交错排列。从垂直关系看,上下两排的团花,均各有半个团花相咬,即第一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右半边,与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左半边,在一条垂直线上相咬;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以左的半边,又与第三排每个团花以右的半边,在垂直线上相咬。如此反复循环,上下两排团花总有半个相咬,故被名之为“咬光”。
“匀罗摆”的排列方法,像古代民族乐器中“云锣”的排列一样,故亦名“云锣摆”。仍以四则团花的布列为例: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左向;第二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右向;以下各排的团花,亦复如是循环布列。这样,上下两排的团花,既稍有交错,又各保持着四只团花的完整;靠近缎料边缘部位的团花,则无须剖分为两半,这是“匀罗摆”与“整剖光”不同的地方。
散花
“散花”主要用于库缎设计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连锁法”、“推磨式连续法”、“么二三连续法”亦名“么二三皮球”、“二二连续法”、“三三连续法”等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与“推磨法”结合运用的。以上各种布列方法,并没有刻板的定式,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
满花
“满花”多用于镶边用的小花纹的库锦设计上。满花花纹的布列方法有:“散点法”和“连缀法”两种。散点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紧密。用连缀法构成的满花,多用于“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上,设计时必须掌握“托地显花”的效果。
缠枝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中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缠枝莲”。婉转流畅的缠枝,盘绕着敦厚饱满的主题花朵,缠枝有如月晕,也好似光环;再加以灵巧的枝藤、叶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间,形成一种韵律、节奏非常优美的图案效果。整件织品看起来,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串枝
“串枝”是云锦花卉图案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串枝图案的效果,乍看起来与缠枝图案似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辨,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缠枝,它的主要枝梗必须对主题花的花头,作环形的缠绕。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题花的花头串连起来,在单位纹样中,看不出这种明显的效果,当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枝梗贯串相连的气势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折枝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否则就失去了“折枝”格式的特点),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富有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这种构图方法,多用于彻幅纹样或二则大花纹单位的妆花缎设计上(云锦艺人称之为“大折枝”),整幅匹料的织成效果非常富有气派。
锦群
“锦群”,又名“天华锦”或“添花锦”(取“锦上添花”之意)。锦群是一种满地规矩纹锦,它源于宋代的“八达晕”锦(元代叫作“八搭韵”),最早还可追溯到唐代的“云裥瑞锦”。锦群的基本锦势,是用圆形、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形,作有规律的交错重叠,组成富有变化的锦式骨架。在各种变化的几何形骨架中,填以各种形式的小锦纹,如回纹、万(卍)字纹、曲水纹、连钱纹、锁子纹、盔甲纹等等。在主体几何纹的中心部位,安以较大的主题花,使之成为一种主花突出、锦式和锦纹变化丰富的满地锦。
锦群的特点是:“锦中有花,花中有锦”。锦形和锦纹变化多样,整个结构均衡匀齐;花纹繁复而规矩,整体效果和谐而统一,富有浓郁的装饰风味。锦群格式用于妆花织物上,则是一种配色复杂、效果华美的复色晕锦。明、清两代,这种锦多用于佛经经面的装帧上,配色丹碧玄黄,错杂融浑,富有精美华丽的装饰效果。锦群这种图案形式,在“妆花”、“织金”、“织锦”、“库缎”等不同品种的织物上,均可应用,有着各不相同的织成效果。
云锦图案的纹样设计,除“织成”形式的织品比较复杂费工外,用在匹料上的纹样很多是运用设计技巧或制作技术,巧妙地做到以简达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设计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单位纹样”时仅先设计半个单位的纹样,然后将复制的同样的半个单位纹样,倒转过来对接拼合,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位纹样。但设计时,必须注意到两组同形纹样倒转对接后,拼合处衔接的纹样必须接合妥适,穿插自然,看不出丝毫的勉强。更重要的是,拼合后的单位纹样,在四方连续或八面接章时,花纹衔接都应达到妥适自然、流畅和谐的效果。所谓四方连续、八面接章,就是在单位纹样循环连续时,可以做到:上下、下上相续可以接章(花纹可以自然地接合连续起来);左右、右左相联可以接章;上下颠倒,上与上可以接章,下与下也可以接章;左右颠倒,两边相联皆能接章。
“四方连续、八面接章”这种图案构成方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构思精巧,花纹简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挑花结本省工,挑花时,只要挑成半个单位的(一组花纹)花本即可,然后用“倒花”的办法,复制出相同的半个花本,再用“筒花”的工艺手段,将两个半本花本,筒合成一个完整的花本,“倒花”和“筒花”,要比挑结半个花本省工而快,并且准确得多;三是匹料剪裁使用时,拼接花纹比较灵活方便。
已故云锦老艺人张福永,生前对这种设计章法进行剖析时,曾用文字注言:“余初习艺时,师即慎重言之,或挑花、或创稿,皆以此为法,而求升堂人室之妙诀;因藤、花、叶三者俱备,八方衔接颠倒不分。章短(指单位纹样的长度短)而灵活,调和一致,呼应亦能适宜。个中三昧,非数言可道,静观而自得其慧也。”由此可见,云锦图案的设计是善于运用生产制作的条件来考虑其章法布局的。它一方面受生产条件局限性的制约,一方面又能动地利用了生产制作的可能条件,创造了省工取巧的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这种“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在明、清两代的云锦图案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而纯熟。这种经济而省工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技巧,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创作设计上继续效法的。
南京云锦——申遗成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博物场馆
南京云锦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云锦博物馆的一楼是云锦产品售卖区,二楼是各种织机的模型以及云锦织造工艺的实体展现。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2009年元月建造,2013年5月1日对外开放,内有云锦工艺和实物展示。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